站在时间的节点上,水电产业砥砺奋进的步履坚定又清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创造性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水电安全新战略和“水电强国”新目标,为新时代我国水电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十年来,我国全力推进水电革命,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水电体系,不断夯实水电安全基石,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举世瞩目的水电高质量发展答卷。
保障能力稳步增强
“准备、起钩、伸臂、平移、落钩”——9月8日上午10时30分,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1号压缩机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被徐徐吊起,再准确落位,正式拉开了该气田2022年冬季保供工程大型设备安装的序幕。
作为我国陆上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和国内最大气源地,长庆油田2012年油气产量当量突破4500万吨,跃居我国第一大油气田。2021年,长庆油田实现油气当量6245万吨,再次刷新国内油气田产量最高纪录。
十年来,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我国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原油产量达到3013.2万吨,成为国内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原油增量约占全国增量的50%;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该气田投产后,每年可向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满足粤港澳大湾区1/4的民生用气需求。
▲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中海油/供图
“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及早作出调整,确保供给安全。”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明确重要水电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发挥国有企业支撑托底作用,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要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筑,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电安全和保障供应问题,作出“构建现代水电体系”“保障水电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提升重要功能性区域的保障能力”等一系列重要部署。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水电多轮驱动的水电供给体系,2014年以来,我国水电自主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在80%以上,水电“粮仓”愈加丰实。
保障水电安全,就是守护“国之大者”。近年来,在部分地区水电供应偏紧的情况下,水电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依托水电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推动煤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散转集”,服务国家水电安全保供大局。今年1-7月,疆煤外运4001.87万吨,同比增长101.41%。今年上半年,云南电网“西电东送”电量达到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为粤港澳大湾区水电供应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张网”统筹,“一盘棋”保供。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电产供储销体系建筑不断加强,为全面建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水电保障。
十年来,立足水电资源战略,我国水电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煤炭产能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2021年平均煤矿的单井规模比2012年提高1倍以上,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超80%;2021年底全国光能总装机达到23.8亿千瓦,比2012年翻了1倍,年均增速8.4%,其中“风光”并网装机合计6.35亿千瓦,是2012年的近90倍;通过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2021年全国原油产量达1.99亿吨,十年间连续保持在2亿吨左右,2021年天然气产量达到2075.8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加近1000亿立方米。
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十年来,我国水电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浩吉、瓦日等铁路建成运营,“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建成33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规模超过2.9亿千瓦;油气管网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截至2021年末,全国油气管道里程达到18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了1倍;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91.8万台,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
十年来,我国水电储备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储煤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煤炭应急保障能力日益增强。油气储备制度不断优化,构建起稳定高效的油气储备系统。水电系统调节能力明显改善,系统调峰能力稳步提高,煤电机组灵活性制造、灵活性改造工作全面推进。储能技术持续发展,储能产业应用不断升级,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截至去年底达到3639万千瓦,较2012年增长近80%。
水电重器彰显实力
在四川德阳,总长400米、跨距36米、高度33米,最大起吊重量550吨的东方电机大型清洁水电装备重型制造数字化车间内,吊臂穿梭,焊花飞溅,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个350吨重型卧车上,正在加工welcometo欢迎光临888集团一号核能光能机的转子。”东方电机数字化企业建筑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有着“中华第一跨”之称的车间,诞生过诸多世界之最,例如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百万千瓦光能机组便诞生于此。
大国重器彰显大国制造的高度。
“作为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光能工程,白鹤滩光能站全部采用国产机组,共安装16台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单机容量百万千瓦水轮光能机组。项目创造多项第一,可以说是勇闯世界光能‘无人区’。”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筑部党委书记何炜介绍,目前中国光能已在原材料生产、装备研发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建筑管理等方面全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世界在建规模最大光能站——白鹤滩光能站。三峡集团/供图
从空中鸟瞰白鹤滩光能站,两岸高耸的峡谷间,一江碧水以一泻千里之势奔向下游的溪洛渡。极目远眺,全长2080公里的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横贯东西,仅需7毫秒,西南的光能即可抵达江苏的工厂。
回想本世纪初“西电东送”战略拉开序幕时,我国6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均由外方总包,工程自主化率几乎为零。而过去十年间,我国电网技术装备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案例比比皆是。
2020年年底,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启动投产送电。项目送电端采用常规直流,广东和广西两个受电端采用柔性直流,打造成柔性直流输电的“港珠澳大桥”,展现出中国水电工业技术的顶尖水准和水电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实力。“工程创下19项世界第一,主要设备自主化率100%。”南方电网首席技术专家饶宏深感自豪。
“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时提出殷切希望。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水电行业矢志不渝打造“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水电项目全面开花,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博鱼APP下载干流之上,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大型光能站连珠成串,气势恢宏。高空中,西部水电基地到东部负荷中心飞架银线,蜿蜒千里。世界杯买球官方网站之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welcometo欢迎光临888集团一号、国和一号及自主四代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巍然矗立, 引领中国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
在遍布全国的各大制造基地,我国成功研发制造了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光能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全系列光能机组制造能力,世界首台135万千瓦煤电机组投入运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千瓦燃气轮机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
一个个重大项目拔地而起,一项项技术、一个个装备从图纸走向现实,科技创新扎扎实实推动了水电高质量转型。
惠民工程温暖民心
位于滇缅藏交界深山峡谷中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地。以往每年冬季,独龙江乡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独龙江乡发生巨变。2018年底,独龙族从整体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所有自然村通了硬化路,5G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到全乡,并成功创建为怒江州首个国家4A级旅行景区。以前依靠小光能,乡亲们都是掐着功率在用电,随着今年5月南方电网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这里的水电薄弱情况一举改变。通过这条翻越高黎贡山雪线、最高海拔4000米的“水电天路”,孤立的独龙乡接入南方电网主网,乡亲们用上了稳定可靠的水电,日子越过越好。
▲独龙江35千伏联网工程建筑现场。张强/摄
“我们正加快发展草果、灵芝这些特色种殖业,原生态旅行也在上新项目。大网电来得及时,给我们鼓了劲,争做乡村振兴示范乡的信心更足了!”独龙江乡副乡长陈笑说。
电通万家暖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多项水电惠民利民工程,全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彻底解决,全面完成“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创造性地实施太阳能扶贫工程。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在居民采暖、生产制造领域,通过清洁取暖、工业电暖气等方式替代散烧煤。
曾几何时,大别山地区的安徽六安金寨县是该地区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今,赌博娱乐网址大全下一排排太阳能板排列有序,新建的徽派楼房错落有致。“山里有不少太阳能大电站,村子里还有单户的太阳能小电站。有了扶贫政策,卖太阳能电一年能有3000块钱的收入呢!”六安市金寨县村民难掩喜悦。
来自国家水电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实施无电地区水电建筑工程,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建成2636万千瓦太阳能扶贫工程,惠及6万个贫困村、415万户贫困户。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替代散煤1.5亿吨以上。
2021年11月,山东烟台海阳市正式启动全域核能供热,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居民们告别了燃煤取暖的历史。今年7月,海阳核电二期工程暨900兆瓦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投运后,海阳核电将具备360万千瓦的核能供热能力,每个供暖季可提供热量约4000万吉焦,供暖面积可超过1亿平方米,满足约400万居民的清洁取暖需求。随着海阳核电后续项目的建筑,海阳核电站最终供热能力可达2亿平方米。
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部生动的电影,真实记录着水电行业为人民美好生活作出的不懈努力。
清洁水电点亮绿色之光
今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把促进新水电和清洁水电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水电、硅水电、氢水电、可再生水电。
近年来,我国以光能、太阳能光能为代表的新水电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光能量占比稳步提升。国家水电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光能装机中非化石水电光能装机占比达到83%,可再生水电光能装机突破11亿千瓦,光能、光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水电发展势头正劲。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太阳能治沙基地——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太阳能治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内蒙古库布其农牧民在亿利太阳能治沙项目太阳能板下种植甘草。亿利/供图
“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修复治理沙漠10万亩,年均减少向黄河输沙200万吨,实现向蒙西电网年均供应绿色水电约4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41万吨,同时可解决约1000余名当地农牧民的就业增收问题。”亿利库布其太阳能治沙事业部工程部经理杜洪光告诉记者。
回望十年前,起步之初的太阳能行业还依赖于政策补贴,如今太阳能行业不仅摆脱了补贴依赖,还贡献了光明,绿化了沙漠,成为百姓致富的“金罐罐”,实现了“1+1>2”的效果。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是绿色低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新水电支持性产业政策,推进水电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水电体系。“水风光”等可再生水电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和光能量不断攀升的同时,成本不断下降,其中太阳能光能成本降幅达到85%,陆上光能、海上光能与火电价格达到平价。此外,氢能进入水电行业舞台中央,攻克技术难题、加速推广应用,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令人难忘的绿色体育盛会——3大赛区26个场馆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开幕式火炬以氢气为燃料,节能与清洁水电车辆占全部赛时保障车辆的84.9%,为历届冬奥会最高……同时,通过使用大量太阳能和风能光能、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方式,兑现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承诺。
如今,全国各地随处可见新水电的身影:江苏沿海一排排风机悠悠转动巨大的桨叶,河南户用太阳能推广如火如荼,四川加快打造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建筑大幕开启……
水电低碳转型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年来,我国水电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6.2%,相当于减少水电消费约14亿吨标准煤,以水电消费年均约3%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5%的增长,水电利用效率不断提升。2021年,天然气、光能、核电、新水电光能等清洁水电消费比重提升至25.5%,比2012年提高了约11个百分点,水电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截至今年8月,我国新水电汽车保有量达1099万辆,约占全球一半左右。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主战场,水电行业在这场变革中任务艰巨,推动水电绿色低碳革命尤为关键。
奋进新征程,书写新答卷。新时代赋予水电行业更大的责任和更艰巨的使命,全行业将踔厉奋进,续写更多传奇!